《文学评论》2019年 第4期
2019年 第4期
“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”专栏
- 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新路径——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启示郝二涛 (5-12)
- “偏至”、“复古”与文明再造——早期鲁迅对历史进步论的接受与抵抗孙尧天 (13-23)
- “中西诗艺的融合”:一种新诗史叙述的生成与嬗变冷霜 (24-32)
- 《赤壁赋》思想考辨新得——兼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解读的科学方法刘驰 (33-43)
- 艺术作品之为有机体:一个德国思想史视角黄金城 (44-54)
- 从“中西对照”到“化异归同”——宗白华形上学美学的跨文化阐释李勇 (55-63)
- 艺术事件观下的物性与事性——重读本雅明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》卢文超 (64-70)
- 中日哀感美学的时空结构与伦理向度何光顺 (71-79)
- 陈独秀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许徐 (80-88)
- 作家南下与国家革命张武军 (89-97)
- 《阿金》与鲁迅晚期思想的限度孟庆澍 (98-105)
- 《读书生活》与三十年代上海城市革命文化的发展冯淼 (106-114)
- 重审“静穆”说——从鲁迅与朱光潜的“希腊”论争说起李雪莲 (115-123)
- 日据前期的祖国意识与台湾意识李竹筠 (124-132)
- 早期中国诗歌与文本研究诸问题——从《蟋蟀》谈起柯马丁;顾一心;姚竹铭(译);郭西安(校) (133-151)
- 汉代楚辞诵读考论汤洪 (152-156)
- 严羽的诗歌哲学及其美学史意义郑伟 (157-163)
- “社会学转向”与章太炎的“文学”界定史伟 (164-173)
- 《牡丹亭》集句与汤显祖的唐诗阅读——基于文本文献的阅读史研究叶晔 (174-183)
- “改革文学”的个人权利书写与文学转型尹林 (184-192)
- 从涪陵到梁庄:比较视野下的“非虚构”中国叙事沈闪 (193-198)
- 世界经典化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反思刘江凯 (199-208)
- “解密”作为方法:麦家的小说策略徐刚 (209-216)
- “金杯藤”与“逃命的红蚂蚁”——论黄锦树小说集《雨》的叙事美学温明明 (217-223)
- 编后记